主题:关注房产近十年,一个60后的"大叔"谈房市心得,是涨是跌,请继续(转帖)

发表于2013-05-02

有点道理,还有么?

发表于2013-05-02

的确是有沧桑感啊。

话说1999年前,。我去外资企业采访,许多年轻的打工者,纷纷住上贷款房——————这些人一般都是结婚后的表现很好的技术员工。采访末了,被采访的悄悄地都囔句,也就不过是给担保,让银行给贷款 15万买了房子。那时还单位都福利分房(房子价格900-1300/平 不等)我们(结婚后)都单位分房。贷款,的确很新鲜的词汇。
04年,一个老校友,全款支付了福利房改房,那时已经时兴银行举债了。说起他单位同事贷款买房,嘴撇 说,何必那么辛苦,上班又不是给银行打工?等过2年,听说他买了3-4套房子,贷款买的,那时还没限贷。

估计09年后出手就大发了

发表于2013-05-02

楼主有时间讲讲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,及以后房价的走势(十八大以后)

发表于2013-05-02

温水煮青蛙。活不下去了再说?????

发表于2013-05-02

07年,这年不是一种平静的一年,有很多大事要发生。印象最深的有两件大事。一是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暴发,买基金成为大众的最热的话题。二是房价的暴涨。好在我还冷静。记得当时非常不合时宜的跟朋友讲,别看你们现在的股票挣了好多钱,但很快会再吐出去,连利带本都吐出去。这是人性在起作用。很不好听哈。但不辛基本上都言中了。很不忍心。
暴涨的房价啊,高得让人有些下不了手了。人们对可接受的房价的心理底线,是在一点一点地被调高的。找便宜的房子,成为我要完成的最大的事。

次贷危机在一点一点的发酵,北京的房价还居高不下。但我对房子这几年的体会和领悟,对房价还将长期上涨的信念深信不易。为了找到便宜的房子,四处寻找价值洼地,寻找可能的增值最大的地方。为此,甚至还专门去了首钢的搬迁地曹妃甸考察。但朋友的一句话,提醒了我。他讲,疲惫之师,长途奔袭,是兵家大忌,你那么一点钱,北京还容不下么?一句提醒了我啊。后来看起来,还是北京的涨幅最大。这一点,供愿意在老家,在海南,在沿海投资房产的朋友参考哈。远程投资要慎重。

发表于2013-05-02

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。遇到了很多好老师。记得有一段时间总在朝阳公园西门看房子。遇到一个中介的朋友,他反对我专找大套的好公寓。说增值慢,出租困难。要买,就买好位置的小户型,这样的房子涨幅大,好出租。这是在不限购的情况下投资房产的一条真理。可惜,我没有听他的。
有时想,投资,最终可能就是投心态。投自己的心。心态和性格决定了我们的高度。越到后来,越坚信这一点,加强性格培养,修身,成了自己的功课之一。

中间还遇一个北京的房虫,跟他混得也比较熟。就叫他老张大哥吧。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房虫,他拍卖下一个房子完成过户后,立马挂了出去,最后只加了不到十万卖给了一个教授一家。我仔细分析过房虫这种操作方式,看起来在没有限购的情况下,这种快进快出的方式挣起钱来非常快,没有两个月就挣了10来万块钱,但其实,他的收益没有一直拿在手上挣的多。他的一入一出,国家和中介挣的,比他还多,他就在给国家和中介创造收入了。这牵涉到另一个跟投资相关的话题,就是时机和持有时间的关系,究竟哪个因素给创造的价值更多。

对于投资来讲,时机当然重要。看过一本关于香港房地产百年史的书,早期香港牛大发了的N多房地产公司,因为踩错了周期,6000点进去,1600点出来,都消失了,而踩对了点的如李嘉诚者,后来居上发了起来。所以投资选择时机是很重要的。但对于在中国这种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中的我们来讲,持有时间也是很重要的。对于好东西,尽量多持一段时间,反而收益更大。好东西,一定要拿得住。这一点,很快就再次证明了。其实,好东西为啥拿不住,还是与人性有关。战胜自己是件困难的事哈。

发表于2013-05-02

08年美国人搞出来的当初被当成是目的是给中国下套的次贷危机,越来越严重,经济开始下滑得非常严重,几家如雷贯耳的美国大公司说倒就倒了,大家都有点傻了啊。北京的房子,也在08年开始了一次深度回调。但政府的动作相当快,4万亿和鼓励买房政策立即出台,但其效果,在当时,还是有很多人怀疑的。人们很容易被悲观的情绪所感染,以致于温总讲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啊。中国快速发展的气不可泄。但当局者迷,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敢说08年或者是09年自己一直信心满满。这么大的事,竟然就这么轻松地对付过去了。

北京的房价却在09年吃了伟哥似了暴涨起来,自己还没有发应过来,房价就涨到自己无法接受的高位了,你刚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价位,接受了以前想象不到的高价位,它最新价格就又高了,痛苦啊。这种经历,相信在09年关注过房价的朋友们深有同感。

发表于2013-05-02

90年代,当时工资还不高,社会上已经有了商品房,但工资还不足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忆有些错误

实际上北京的商品房是从1985年的方庄开始的

后来还有亚运村

2000年前后不是“刚从疯狂地通货澎胀中一脸惊恐地惊魂未定”

而是刚刚走出“抗通缩”

98年下岗

大量的工人买断工龄自谋职业

而在1990年前后

方庄的个别楼盘就有过万的了

后来由于海南岛崩盘

北京的房价也下跌了不少

但是2000年前后

四环里的房价过万并不算是太新鲜的事

房价收入比最低的是在2003年(最适合买房)

之后北京房价就越长越厉害

至2008年缓了一闸

然后就是一跳

跳的所有人全部傻眼

呵呵

发表于2013-05-02

2000年之前的十年,中国是从疯狂的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一个过程。实话说,朱老总对92小平南巡后做法是非常不认同的。当时的银行存款利率高达12%。这个我都存过。朱老总压住了通胀,但却出现了通缩,经济非常低迷。

房改,就是打破当经济低迷的利器,有战略意义的。对2000-2010中国的黄金十年或曰景气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可是,当初的小老百姓,哪里意识得这一点。只是房价高企的后果出现后,才又惊恐万分地抢。

如果我们关心城市建设,就知道这十年是城市建设发展最快的。高架,地铁,大厦,这些钱从哪里来的?不是天下掉下来的。现在的小年轻,总想房价便宜,认为看到的城市现在有的一切,都是天然都有的。实际上,这些都是当年的买房人贡献的。我一直对北京的国宾路印象很深。这么一条窄窄的小路,就是当年各国总统的必经之路。那现在的路是怎么来的?

实际上,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的要求,已经超过当年的小平的要求。小平这辈人为儿子要套房子也不一定真能实现。当然,小平的事,是我从书中看到的。但生活中有件事,是我亲口听朋友说的。

前几年遇到一个老爷子,是半个老乡,他讲过一个故事,就是当年一位高层领导,是审判四人帮的主要人员,名字我就不讲了。领导的女儿当时还在下乡,想回京,又没有多少文化,于是工作和住处都是问题,就找我这位当时在国管局的老乡帮忙,老乡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把她安插进当年的首钢医院当护士,住集体宿舍。那位高层领导在办成后,很高兴,请老乡喝茅台。当年的茅台酒也才几块钱一瓶哈。

发表于2013-05-02

楼主继续!